心得集錦|【2025台新員工藝文課程】《如如在耳》「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白晝之夜戶外特別演出)

好藝Art分享——同仁心得集錦

▍活動時間:2025/11/1(六) 16:00

▍活動地點:圓山自然景觀公園「飛躍廣場」

▍報名資格:以台新同仁本人為主,一人至多可攜伴一名親友。


黃詒璠(法金作業處法金作業管理部系統業務分析組)

這次參加《如如在耳》的藝文課程,也是第一次參與白晝之夜的活動,圓山花博園區場地很大,步行至活動場地期間,可以看到草地擺放多件藝術品,許多人置身藝術品中玩樂、拍照,有自由彈跳的彈簧床、回收電器的遊樂器材、大型積木...作品後方就是小時候的記憶~舊兒童樂園摩天輪,勾起小時候來玩的小小回憶。走過長城的途中,都有擺放作品,作品搭配音效,走著走著就到了《如如在耳》的報到處,報到處旁還有許多可愛的蘑菇裝飾,很適合大人小孩拍照。

藝文課程《如如在耳》的表演台詞,稍有深度,藉由聆聽動物心聲,增加環境永續的意識。開場是隻小鳥,訴說自己的心事,寫信到廣播電台,接著,好多好多動物有好多好多的心聲,藉由紙飛機、演員的聲音傳遞給觀眾。配合現場的風景、飛機聲,看著不會太悶,30分鐘時間不太長,音響設備的音量也剛好,不會爆音,觀看品質蠻好的。

戶外場地,氣溫剛好,當天只有下毛毛雨,表演順利完成。充滿文藝氣息的表演,本來怕小孩坐不住,還好將聽眾的信摺成紙飛機的劇情,有射中小孩的心(雖然本意不是要玩射紙飛機)。看完表演後,天色漸黑,出口通道有留下2025遺址的丟陶瓷杯活動,還有舞團的表演,挺豐富的。往下走,走入燈光科技互動的場區,搭配旁邊舞台的音樂,還有滿滿人潮的市集,越晚人越多!白天、黑夜兩種不同風景。回家後,拿出白晝之夜的台新聯名燈箱,吸在冰箱門上,很可愛呢!


黃郁蓉(數位科技處數據策略部)

這個週末參加了公司贊助的白晝之夜《如如在耳》戶外演出,這場表演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觸。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會或戲劇,它是一場以聆聽城市聲音為主題的特殊體驗。演出用動物的視角出發,透過融合自然界的聲音和都市中的各種聲響,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座城市中那些平常被忽略的生命。當我靜下心來聆聽遠方的鳥叫、風聲和偶爾傳來的機械聲時,心中不禁生出責任感與反思,開始思考人類如何影響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動物與環境。

這場演出讓我意識到,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後,動物和自然正遭受著嚴重的威脅。建築和道路填滿了過去動物賴以生存的空間,而車流和人群製造出震耳欲聾的噪音,讓許多動物感到緊張與恐懼。演出的聲音設計特別讓我們聆聽這些微小又珍貴的聲音,像是在提醒大家:這些生命需要我們的尊重與保護,不能因為人類的方便而被迫離開它們的家園。這也讓我反思,面對環境的破壞,保護自然與動物棲息地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而非少數人的任務。

透過這樣獨特的表演,我學到「聆聽」不僅是用耳朵聽聲音,更是用心去感受周遭世界的呼吸與生命力。這種安靜而深刻的體驗,讓我懂得在人生忙碌時刻,更需要給自己一點空間,放慢腳步,聆聽和關懷這個世界,也讓我明白藝術可以是一種生活的力量,幫助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

最後,感謝公司願意支持這樣有意義的文化活動,讓員工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藝術形式和環境議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融合生態與文化的活動,讓大家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喚醒對環境的珍惜與責任。這次《如如在耳》的體驗不僅豐富了我的感官,也提醒我每個人都應該用心傾聽,尊重每一個生命,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生活變得更溫暖。


台新同仁排隊入場準備觀賞演出|攝影 片子國際 呂國瑋

前往演出現場過程,請台新同仁輕聲細語打開耳朵聆聽|攝影 片子國際 呂國瑋


蔡立恆(數位科技處數據策略部)

一開始是被文宣所吸引,想了解如何透過舞台劇的方式,了解城市的喧囂,傾聽城市的聲音。

觀看表演後,此劇多角度的展演了「城市中的不同聲音」,不僅有人類所製造的城市噪音(還不時有飛機經過的現場環境音),更從動物的角度,聽到動物的聲音。

從一開始鳥類的出生開始,後續透過電台的呈現形式,從包含貓、狗、蟬、蛇等不同動物的視角,以輕鬆可愛的方式,表達動物的心聲。

聽完動物的聲音以後,開始慢慢比較沉重的議題-城市的噪音問題。人類的生活造成他們棲息地的變化,有些動物因此沒有了家,有些動物找到大快朵頤的好機會,雖然結局不一定是好或壞,但這些變化都值得讓人好好反思,是否有更好與自然相處的機會?

除了表演本身的寓意外,表演者透過國樂不同樂器聲音的展現穿插於整場戲劇中,放大劇情的渲染,其中更有一段台語歌曲的演藝,透過歌詞,訴說整個戲劇的主軸,不論是歌唱的表演還是切換不同國樂樂器的演奏,都讓人印象深刻!

看完劇後的反思,讓我開始好好聆聽城市的聲音,不論是什麼樣的聲音,是人的是動物的,是城市的是自然的,透過專心聆聽這些聲音,更了解這個世界,開闊自己的身心。同時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為這個環境的一份子,要懂得傾聽別人的想法,不是一昧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更要學習如何與自然,與他人共好。


演出過程飛機經過成為特別的表演情境|攝影 TOV Studio成為影像

演員化作動物視角表達自然環境被改變的反應|攝影 片子國際 呂國瑋


伍麗璇(作業服務處)

今年的白晝之夜是第十週年,又回來圓山這一帶的區塊來舉辦,這次特別開放平常沒辦法參觀的圓山坑道,也將兒童樂園許久沒運作的設施,結合藝術活動重新點亮,之前騎腳踏車經過這裡時,只有發現兒童樂園的遊樂設施草坪區開放了,而且很多人在這裡野餐,卻沒發現原來昨日世界也已在幾年前轉為圓山自然公園,每天也是有限時開放的,這次一邊參與白晝之夜的活動,一邊舊地重遊,也一邊欣賞這次的白晝之夜豐富的藝術作品及表演。

《如如在耳》表演場地是在昨日世界長城廣場,需要辛苦的爬坡才能抵達,沿途有許多有趣的作品,當天有點飄雨,草地也有些潮濕,似乎不減大家對藝術活動的熱忱,不少演出作品都有人排隊或預約觀賞,就算是拍照有時候也需要等一會兒呢。《如如在耳》一開始透過表演者撐傘及台詞,我有猜出是尚未出生的動物視角,直到表演者將傘往旁邊一丟破殼而出才知道是鳥類,其中一段透過廣播電台方式講述許多動物在人類環境的處境,到後來坐在舞台最前方的樓梯將動物們的來信摺成飛機往觀眾席射出,一開始覺得這項互動安排挺有趣的,因為許多觀眾會想在不影響其他人觀賞的情況去接住紙飛機,漸漸地我有種射飛機像是動物們想向人類傾訴的感覺,無奈可能語言不通,也可能是沒機會了,只能祈求能不能有人類發現牠們的心聲,演出過程中鳥類們同時望向飛機,是不是也代表著人類每一項活動也正影響著牠們的生活,如果說丟失寵物讓人如此心痛,難以割捨多年,若動物們丟失自己的家園,甚至與家人分離,相信這份傷痛也是很難淡忘。

演出團隊在這30分鐘用了輕鬆活潑的方式帶出需要大家重視的環境問題,環境真的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這不能只是一個口號,也希望透過這次的表演,讓各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加入守護的行列。


龍姵宇 (信用卡授管部商戶監控審查組)

城市中的噪音,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聲音。對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居民而言,這些聲音從早到晚、無時無刻地存在,沒有間斷,也沒有商量的餘地。或許我們從未特別留意,但城市噪音正悄悄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更對其他生物物種造成威脅——尤其那些擁有比人類更敏銳聽覺的動物。

感謝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此議題,啟動「城市聆聽」計畫,並委託「再拒劇團」創作與演出,以首部曲《如如在耳》參與2025年「白晝之夜」活動。

劇團以動物的視角出發,透過一個名為〈樹洞〉的Podcast節目,讓觀眾聆聽動物們面對噪音時的困擾與無奈。在演出過程中,恰巧有飛機從天空劃過——不論是否刻意安排,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更凸顯出,即使是人類都難以忍受的噪音,卻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類或許能透過各種方式減少噪音帶來的不適,但其他生物卻無從選擇,只能默默承受。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似乎忽略了:所有物種都應該在公平、平等的條件下共存於同一片土地。當我們追求更便利的生活時,是否曾思考過,這些開發與進步是否也帶來了噪音的代價?是否考量過這些聲音對其他生命的影響?

「城市噪音」是一個重要且迫切的議題,也是聯合國公開呼籲關注的環境問題。能夠參與此次《如如在耳》的首部曲演出,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期待明年有更多延伸的創作,讓我們持續學會傾聽——傾聽這片土地,傾聽所有生命的聲音。


角色們將無奈與心聲藉由紙飛機傳達寄出|攝影 片子國際 呂國瑋

現場樂手為節目編唱曲目《台北 湖》訴說生物被污染的迫害|攝影 片子國際 呂國瑋